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持续推动园区改革创新作为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近期召开的全市园区工作座谈会,为园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认真学习衡华书记、忠雄市长讲话原文,并结合党校组织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观的心得,对长沙经开区、长沙县的整体工作和未来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深刻体会到县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切实增强七种意识,积极创新,担当敢为,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作出应有贡献。
一、责任意识。园区强则经济强、园区兴则区域兴。长沙经开区占长沙县的土地比例为3.7%,2017年工业经济规模在全县占比达95%,税收占比达70%,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寄予了殷切期望,特别是最近配强了园区领导班子,组织园区主要负责人赴广州、深圳学习考察,这些足以表明园区经济的重要地位。站在新一轮改革创新的起跑线上,县区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坚守责任担当,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二、危机意识。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近年来,经济领域不可预测因素不断增加,县区经济增长放缓,探索和实践转型创新发展之路成为县区当前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比沿海发达地区创新发展经验,县区在观念理念和体制机制上存在明显不足。为此,我们绝不能再沉浸在“区位最好、配套最全、总量较大、增速较快”的虚幻优越感之中,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牢牢咬住“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在应对严峻形势中找方法、敢作为、寻突破,在对标先进中找差距、补短板、创一流,使危机意识成为县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追赶型发展中奋勇拼搏争上游。
三、整体意识。一是在产业链建设上力求主动,实现经开区内产业整体发展。立足优化产业生态圈,严格按照产业链的整体思维,主动走出去开展精准招商,加快推动产业集聚,赢得产业链建设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二是在县内“三区”融合发展上力求互动,实现区、县整体发展。进一步打破长沙经开区与临空经济示范区、黄花综合保税区之间的藩篱,实现资源共生、共享,推动县内三区的产业互补和整合发展。三是在全市各园区产业布局和分工上力求联动,实现全市园区整体发展。坚决按照市委要求,实现和市内其它各园区的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定位,在产业布局和分工上更加专注、专业、专心。
四、创新意识。一是积极鼓励企业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以市场换技术,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二是科学引导产业创新。依法稳步推进星沙区块链产业园建设,注重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将星沙区块链产业园打造成全球有影响、全国领先的区块链产业集聚区。三是探索突破体制创新。破除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权责统一、执行有力、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
五、重点意识。一是突出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继续坚持领导精准服务企业机制。支持更多园区骨干企业增资扩股、裂变发展,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二是突出重大项目引进。按照“精准、舍得、执着”的要求,重点瞄准世界500强、高端制造研发及生产、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智能出行设备生产等,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三是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县区一体工作机制,通过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组及督查组,切实加强项目服务保障。
六、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理念,着力推动县区上下围绕服务企业、服务人才,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切实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突出精简化导向,按照“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机构管服务”的思路,科学谋划机构设置,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突出便利化导向,按照“建设好高品质园区、经营好高效益园区、服务好高素质园区”的发展理念,县区一体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切实增强企业的满意度与员工的幸福指数,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落到实处。
七、纪律意识。一是严守廉洁纪律。坚守“人不出事、事不出事”两条底线,充分吸取有关案件的深刻教训,深入开展“对照廉洁纪律、查改不廉行为”主题活动,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二是严守大局纪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工作的指示精神,严守党风廉政、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三条底线,确保谋好事、做成事、不出事,营造安全、安心、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