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第八届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主体活动在湘江之滨举办。本届科交会以“产学研金一体化,创新创业在长沙”为主题。来自国内外近百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200多名专家、学者,84名位海(境)外嘉宾,60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科交会期间的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
主体活动上13个科技项目进行签约
在为期两天的集中活动期间,科交会举办了“2015年长沙中欧B2B对接洽谈会”、“2015中韩食品医药品产学研合作(长沙)交流会”、“2015长沙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创新创业大赛”、“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对接会”、“长沙智能电力设备产业技术需求与成果对接会”、“201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对接会暨院士专家宁乡行”六个专场活动。
主体活动上,13个科技项目进行签约,长沙经开区及长沙县推荐签约项目6个,金额达1.97亿元。其中,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20台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技术开发项目签约金额达8000万元,湖南星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智能物流车及物流云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签约金额达6400万元。
没有开闭幕式 “洋”味更浓了
为什么说举办的是主体活动呢?事实上,科交会从去年开始就将产学研活动跨度拓展至全年,没有开闭幕式的长沙科交会,以创新思维办会,力求为技术资本、产业资本、人才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搭建一个真正对接转化的平台。在主体活动之前,科交会组委会今年已先后组织了产学研对接活动10余场。
除了没有开幕式和闭幕式,本届科交会最大的亮点,那就是“洋”味更浓了,共有近百位海(境)外嘉宾汇集于此。12日上午,科交会专场主体活动之一的欧洽会举行,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等国的40多位外国企业代表,和中国70家院校、企业进行了248场一对一、一对多对接洽谈。“我们希望把德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概念引入湖南。”湖南宝信建筑设计平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平向德国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咨询专家介绍,虽然中国与德国在建筑标准上有所不同,但是希望能把德国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地应用到湖南建筑中。
自2007年以来,科交会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共收集筛选先进适用科技成果52993项,技术需求、融资需求和人才需求6519项,签订了各类科技合作项目1997项,签约金额达1559.3亿元,项目履约率达80%左右。今年的科交会自启动以来,组委会同样收集到了全国近百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最新适用科技成果1811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02项、融资需求83项、人才需求1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