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星沙,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长沙经开区是湖南产值最大、发展最快、实力最强、开放度最高、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园区。振兴实体经济,打造智慧产城,当下,长沙经开区正着力推动园区工业地产转型升级。
配套设施完善:小微企业放心“安家”
“扫尾”“清盘”“售罄”,记者近日在走访长沙经开区工业地产园时,营销中心频频透露出这样的消息。工业地产呈现建设、营销两旺的火爆局面,这也是长沙经开区实体经济回暖、客商纷至沓来的印证和缩影。
走进长沙科技新城,四周绿树环绕,花园独栋办公楼错落有致。长沙科技新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新城是长沙经开区2014年引进的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地产项目,也是长沙市2015年五大重点项目之一。
据悉,工业地产园的商业生活配套,一般都在控规范围之内,为入驻企业和员工就近提供便捷服务,非常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满足企业及员工在园区内所需的方方面面,让产业综合性达到发展的黄金比例,正是区域产城融合的最佳模式。”上述负责人说。
政策红利频出:工业地产全面开花
据统计,长沙经开区规划建设工业地产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开发建设工业地产园13家,累计建成面积17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有单层厂房、多层厂房、写字楼、独栋别墅、众创孵化器等多种载体,拥有省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9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
铭诚·绿谷智慧产业园,是一家以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园。“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可得到厂房租金补贴、购买厂房补贴、孵化培育上台阶奖励等。”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是顶天立地的大项目,还是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在这里均可以享受到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招才引智、上市挂牌等诸多政策支持。“长沙经开区创新创业政策已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原因之一。”
依托长沙经开区充分释放的政策红利,各创业基地立足市场,坚持集群式招商,已先后引进小微企业将近1200家,涉足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工业地产已经成为园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生力军。
平台服务提升:做中小企业的娘家人
随着园区用地库存日益紧张,土地越来越弥足珍贵。集约化、节约化发展,加快发展工业地产,建立一个个创业基地,让中小企业有个“暖心的窝”,是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
位于长沙经开区板仓南路的新长海创业基地,2010年投资建设,是长沙经开区极具特色的创业基地。
记者看到,新长海创业基地内既有上千平方米的企业总部入驻办公,也有高标准建设的20—120平方米、适合创客发展的众创空间“新创客总部”。目前,创业基地内共有152家企业入驻办公。
“我们会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以及茶话会、读书分享会等。”新长海企业服务站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9月新长海创业基地企业服务站被认定为长沙经开区首批企业服务站,并于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获评“优秀企业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了贴心的“娘家”服务。
“长沙经开区工业地产正在开启一轮转型升级,工业地产4.0时代即将来临。”区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沙经开区已经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利用闲置厂房、低效用地通过“二次开发”建设工业地产项目。同时,还鼓励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为工业地产发展开拓新的载体。